設計總是充滿正能量嗎?

資訊頻道 - 觀點·話題 來源: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:cdo 2020-07-27

Pink AK-47

© Maxwell Dickson

設計總是充滿正能量嗎?

人們更愿意相信設計的積極一面,但它也裝扮暴力,并隱秘地將暴力植入現(xiàn)實。從最原始的手握兵器到今天可以自繁衍的計算系統(tǒng),幕后操縱者系統(tǒng)化地運用這些偽善設計控制了社會、經(jīng)濟和政權結構的不平衡發(fā)展。而暴力本身并沒有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或物質的豐裕而消失或減少,反倒演變成新的危機與沖突。我們對石油的渴望、對物質材料的欲望、對地球變暖的恐慌正在制造著新的沖突與不安。

不僅暴力本身在轉型,我們感知、體驗、判斷、定義它的方式也在改變。上世紀六十年代起,LGBTQ、殘疾等弱勢群體伴隨著反殖民主義、女權主義而興起,這批夾縫中的人群因為社會歧視所導致的享受教育、雇傭、租賃等權利不平等現(xiàn)象卻被視為社會不安的潛在因子。而“Stick it to the man”說法的誕生,從另一個方面鼓舞他們展開抵抗家長式政府和墨守成規(guī)機構的運動。Hannah Arendt在其文章《論暴力》(On Violence)中,將這種主流群體責任不清、敵我不明的狀態(tài)定義為“殘暴”。當然今天也會有像Steven Pinker這樣的心理學家以一種樂觀視角將其定義為“權力斗爭”。

Euthanasia Coaster

© Julijonas Urbonas

哪里有變化,哪里就有設計。大到一座城、小到一只湯匙,設計的商業(yè)與審美價值極具誘惑力,讓人忽視它所指向的灰色地帶,也使得設計暴力史聽起來極其不可思議。就像AK-47會成為今天恐怖分子的標配,是設計師Mikhail Kalashnikov自己都無法意料得到的。而當下的設計師討論暴力的方式更加隱晦,態(tài)度從推崇、鼓舞、諷刺到批判,基于現(xiàn)實的預測與推理和發(fā)散式的聯(lián)想力是他們展開實踐的基礎。這要得益于今天跨學科、跨領域思維的興起,但也不得不令人疑惑暴力在未來又會有怎樣的演繹?

安樂死過山車

安樂死過山車

Euthanasia Coaster

Euthanasia Coaster

© Julijonas Urbonas

立陶宛設計師Julijonas Urbonas的“安樂死過山車”(Euthanasia Coaster)是一個非常激進的設想,它是暴力還是對未來的理性推測,或許只有經(jīng)過不斷地驗證、跨學科的討論、爭辯才能定性。Urbonas提出過山車能給人在生命的最后帶來快樂的體驗:車廂首先會緩慢地向上“爬”,最后把人帶到1600多英尺的高空,之后就是一個猛墜和七個回環(huán),最終人因為大腦供氧不足而優(yōu)雅去世。

The Drawing of Euthanasia Coaster

© Julijonas Urbonas

目前世界上只有為數(shù)不多的一些國家和地區(qū)允許選擇安樂死。如果未來病患擁有更多的自主權,安樂死是合法的,為什么不讓它更具意義呢?如何才能讓一次坐過山車的經(jīng)歷變得“有意義”?Urbonas設計了冗長、緩慢的到達頂峰的過山車的攀登過程:三分鐘的過山車,有兩分鐘是在往最高點爬行。這可以讓乘客思考自己的決定和回顧一下人生。當?shù)孛娴奈矬w越來越小,他會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那種高度,想象接下來一連串的致命下墜。最重要的是,這是考驗乘客決心的過程,最高點就是乘客給出最終決定的理想點。要求安樂死的人在最高點可作出選擇,可選擇繼續(xù)活下去,或者按下按鈕迎接死亡。然而,頂級的大腦專家表示安樂死過山車更可能讓人死得不舒服。一位參觀過模型的航空工程師說:“如果乘客穿上了飛行員的反重力航空服,這次體驗或許會成為一場極度驚心動魄的 ‘偽死亡之旅’!

Euthanasia Coaster

© Julijonas Urbonas

二十一世紀大使館

21st-century Embassy

21st-century Embassy

© Muhammad Sahrum

挾持想象力是設計師統(tǒng)治這個世界的最高明手段,比科學家的公式更生動、比經(jīng)濟學家的理論更具親和力、比政治家的勃勃野心更友善、比藝術家的抽象觀念更具落地性……在挑戰(zhàn)暴力時,設計的效力不在于變革,而在于它可以以一種深刻而生動的闡述語言深入人心。建筑師Muhammad Sahrum提出的“二十一世紀大使館”(21st-century Embassy)相對于前文的設計項目更犀利,也更直截了當?shù)嘏挟斚聶嗔C構的暗箱操作,進而揭示外交領域習以為常的非民主性。Sahrum相信在不久的未來,數(shù)據(jù)與文件可存入虛擬硬盤,實體空間可以被大量省下來分享,一些小國家的使館可以共享辦公空間以節(jié)省支出,原本的會議室可以作為游戲室,讓工作人員與民眾以輕松有趣的方式互動或交涉……

Overview of Embassy Grounds

© Muhammad Sahrum

The War Room

Collage depicting 'ping-pong diplomacy' and the ideas of soft power

© Muhammad Sahrum

Sahrum 以倫敦格羅夫納廣場(Grosvenor Square, London)的原美國使館為諷刺對象,以荒誕詼諧的創(chuàng)意語言進行了空間再設計,供人們談判的游戲室甚至被設計成迷你高爾夫球場、乒乓球拍、外交禮物的輪廓,旨在回應項目的初衷,即軟實力是一種有效的外交手段!岸皇兰o大使館”一共有兩個部分:以“外交信封”(Diplomatic Envelope)為研究項目;而“反轉的堡壘:開放的使館”(The Inverted Fortress; An Open Embassy)是Sahrum研究后的設計方案。如果想進一步了解Sahrum的設計初衷,請翻閱VISION180期設計版,我們會與Sahrum深入探討裹挾著快樂主義外衣的暴力批判。

Detail of the War Room

© Muhammad Sahrum

The War Room

© Muhammad Sahrum

Details of souvenir to diplomats

© Muhammad Sahrum

'Golf Politics', crazy golf putt set

© Muhammad Sahrum

Map of Embassy

© Muhammad Sahrum

Ping pong postcard

© Muhammad Sahrum

Rollercoaster postcard

© Muhammad Sahrum

Diplomatic vault postcard

© Muhammad Sahrum

Golf postcard

© Muhammad Sahrum

(圖片來源于VISION青年視覺)

聲明:站內網(wǎng)友所發(fā)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,并不反映任何網(wǎng)站意見及觀點。

全部評論

暫無相關推薦